在這個特殊時期,有些養殖戶發現自己的豬出現個別或部分采食量下降、發燒、全身發紅,甚至死亡的情況,大家非常擔憂恐慌,總認為可能是非洲豬瘟,趕緊將豬賣掉。有些豬病的癥狀與非洲豬瘟相似,比如:高致病性藍耳病、典型豬瘟(傳統豬瘟)、豬肺疫等,特別是一些混感豬病。
非洲豬瘟發展到如此地步,養殖已經非常恐慌,這是為什么?
有被拋棄的感覺。畜牧業發展到今天,畜禽養殖者相對能夠自立,所以,已經不太重視畜牧業,特別是抓環境污染治理,設置禁養區時,有的地方政府希望沒有養殖更好,免得麻煩去環境治理和禁養關閉。非洲豬瘟來了還在想“沒有豬當然就沒有非洲豬瘟”也用不著去防非洲豬瘟。河南在非洲豬瘟防控工作中讓養殖者有被拋棄的感覺。
養豬人無知抗拒。當動物疫情發展到如此地步,養豬人已經非常無賴,反正豬已經死得差不多了,無所畏了,將病死豬任意拋棄,引起疫病的再次暴發,這種上下都不負責的態度,讓周邊養殖人更加恐慌。
信息不真實傳遞。官方動物疫情信息的公布,讓養豬人摸不著頭腦,在微信發達的今天,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息,特別是死豬的信息在養豬人中盛傳,他們分辨不出這些信息的真偽,讓養殖人極度恐慌。
養殖者孤立無援。從一開始在官方網站上很難查詢到切實有用的非洲豬瘟防控辦法,廠家大多講一些大道理,自上而下從農業農村部到省廳再到地縣局派出多少專家到一線指導防控,出了問題一遍混亂地處置。基層動物防疫機構被撤銷,獸防人員無動物疾病的診斷能力。在重大動物疫病發生時養殖者得不到真誠的幫助,承擔的是動物防疫主體責任。在非洲豬瘟疫情等重大動物疫情面前他們孤立無援,恐慌就成為自然。
得不到培訓和指導。非洲豬瘟疫情出現后,在技術層面上是新問題。中高層沒有深入到基層認真研究防控辦法,生搬硬套其他動物疫病防控辦法(比如消毒,就忽略了對最危險的飼料獸藥消毒)。即使是技術性文件,也只是下發到鄉鎮,鄉鎮沒有獸醫技術人員解讀指導養殖者。所以,養殖者只能聽天由命,使用的方法不正確,不知道該怎么辦?難道還不恐慌嗎。
沒有得到社會支持。宣傳中更多是“非洲豬瘟不傳染人,對人沒有傷害”,沒有談到對養豬產業的傷害有多嚴重,也沒有報道對養豬產業化危害有多深。中國的民眾根本就不知道非洲豬瘟可能帶來的后果,在國民的心目中就是一種豬病嘛,中國民眾可能就是非洲豬瘟的傳遞者。當豬肉價格飛漲時,豬肉成為一種高消費時,民眾的感覺如何,中國民眾同樣會為非洲豬瘟付出代價。到那時非洲豬瘟不僅僅是豬的瘟疫問題,可能成為社會問題。
我們可以確定非洲豬瘟疫情是可以防控,我們要正確面對。恐慌之后我們養豬人還得振作起來,團結合作共同面對。
正確認識非洲豬瘟。非洲豬瘟是接觸傳染,也就是接觸到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豬、豬產品、人、車輛、工具、飼料、獸藥、其他動物等。只要我們阻斷所有的傳播途徑,不接觸非洲豬瘟病毒即可防控非洲豬瘟。
非瘟沒有讓豬滅絕。非洲豬瘟1921年在肯尼亞發生距98年,非洲、歐洲的豬也沒有絕種,處于防控與發展中,有的國家還根除了非洲豬瘟。
聯防聯控非洲豬瘟。從國外防控非洲豬瘟的經驗看,采用區域聯防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大家團結合作不讓病豬豬流入,相互監督,嚴密監測區域內的生豬動向,共同構筑一道防火墻。
保障肉食品的供應。我國豬肉占肉食品消費的62%,漢民族占70%以上。所以中國有“糧豬安天下”之說,國民需要養豬人存在,國家也在采取各項措施防控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防控戰略上高度重視,戰術上注重每個細節。只要你有豬在,下半年就是金豬。